天姿

女人,做更好的自己

探索从晚到早的新节奏

作为一个重视精力管理的人,我不能忽略从晚到早的这段时间,它通常长达12小时,全天24小时的一半。它承载着休息恢复、陪伴家人等职责,但也一不小心积累了一些不太明智的生活惯性。我正在尝试识别并调整自己从晚到早这段时间的生活惯性。把它分成两段,晚上睡前与起床后。

晚上,我以前的节奏是,吃过晚饭后,带儿女从公婆那里回到自家,有时会在小区楼下玩一会儿。回来后,儿子继续写作业,女儿自己找乐子。通常女儿会索要 ipad 然后被我拒绝,但当我需要自己用电脑干点啥时,就只好把她交给ipad。有时我带着女儿一起玩健身环大冒险,这是 switch 上的一种体感游戏,集娱乐性与健身于一体。我健身,女儿旁观。有时哥哥作业完成的早,兄妹两人也会一起玩玩具。此后儿女们洗漱,我则陪女儿入睡。等她睡着后,我才起床洗澡、收拾下房间。这之后我有可能回到电脑前,有可能回到床上刷手机。直至突然意识到现在已经很晚或感到真困,才放开手机去睡觉。

这里面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,但要找杠杆。杠杆在陪女儿入睡这个关键点。

原来的做法,对我和女儿都不妥。对我来说,我无法直接静心入睡,也难以专注地用手机读点优质内容。对女儿来说,妈妈在用手机带去不好的影响,她会以为躺着刷手机是自然的现象,她会觉得人人都需要玩手机并自然而然地在其它时间向大人索要;妈妈没有安稳睡下,手机的光亮以及妈妈频繁翻身都不利女儿快速安心入睡。

更好的方式是,我直接和女儿同时入睡。于是在那之前,我需要洗澡、收拾好家务,以及一定要把手机放在客厅书桌充电。我当然是有时间可以处理好的,只不过之前没有意识到应该如此安排。

这个方式会错过或失去什么吗?比如我之前在女儿入睡后所做的那些事情呢?

很多时候,我刷一下时政热点、社会新闻,心里担心错过什么重大要事,为关心国是民生而自我感觉良好。偶尔会读一些订阅号文章,当时或许有触动,睡一觉醒来就什么也不剩下。偶尔会搜一些主题找文章来看,挺耗时间的,而且第二天留下的印象都不深刻了。自我观察的结论是,“信息输入”并不适合在睡前做,就算必须做,也最好是纸质书,开着台灯,正襟危坐地看,而不是被手机牵引着,身姿扭曲着,然后第二天醒来觉得哪哪不舒服。

某些时候,我也确实会坐回到电脑前,专注地做一些事,但那通常只会让我的神经更加紧绷,从而更晚入睡、更难入睡。何况我有一个不可更改的起床时间:我总是需要和女儿一起在7:30前起床,送她去坐校车。过往的习惯常常导致我睡眠不足,精神不佳,身体局部不适。然后依赖于咖啡因刺激。睡不够、渴慕咖啡、越发神经紧绷而睡不好。这显然就是恶性循环嘛。

我不可否认的是,我无法通过在晚上高效率做事,来让全天24小时变成26小时或更久,24小时永远都是24小时。而且晚上能专注的我,白天照样能轻松地专注下来,我就是对自己有这样的信心。我已经打破了咖啡因依赖,我在重建更好的生活节律,我开始尝试直接和女儿在22点同时入睡,并为了实现这个“杠杆”而扫清其它一切困难。只要“杠杆”能被做到,许多惯性节奏都会因此改变。

然后再来看看起床后这个时段。

我以前的节奏是,因为没睡够而想着多睡五分钟,又担心迟到赶紧起床,自己简单装束,比如直接拖鞋,踩点出门送女儿去坐校车。之后直接回家洗漱,做早饭吃,通常还会打开视频来下饭。在之后,电脑开机,一看9点,该做事情了。

我正在尝试的新节奏是,在早上锻炼。听到闹钟立即起床并喊醒女儿,我先运动装束穿戴完毕,且吃一点水果来补充糖分,再把女儿收拾好出门。等女儿上了校车后,我就地在小区快走或慢跑40分钟,顺便听语音课程或听书。约9点上楼,来一杯温水,打开电脑,20分钟内完成当天的持续写作行动:随便写1000字。9点30分团队远程开会时,我一边听一边简单吃些早饭。

做点定投健康或成长的事,这就是早上的“杠杆”。基于睡足睡好这个前提,在开始干活前,先锻炼身体、输入及输出。

这些晚上、早上的新节奏我还在探索、一天一天地尝试,观察和微调。就譬如说吧,每天都睡8小时,身体是用不着的,闹钟没响就自动醒了。有次我悄悄起床,想着先开机写东西或做早饭,但动静略大、女儿易醒,她大喊着下床来找我,拉我陪她继续躺着,双脚要触摸我的身体才安心。不过办法总是有的,比如我起得再早一些,别太靠近她的起床钟,然后立即关好卧室房门等等。

我有一个清楚的愿望:识别并调整自己的生活惯性,建立更健康的生活节律。具体怎么做才适合自己,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晰的,只能在一天天的生活中探索着前行。每天行动着,观察着,思考着,每天随手写1000字时记录了一些,待有精力或有灵感时,就成体系地梳理或深入点思考。如此就形成了这么一篇记录。纸上得来终觉浅。字面记下的也仅是此刻的感悟,真正落实到生活节奏的改变,仍需要很久。


评论
热度(1)

© 天姿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