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姿

女人,做更好的自己

改变生活惯性并不轻松

最近我在调整自己从晚到早的生活惯性。具体方法上,我找到了两个杠杆:

  • 和女儿一同入睡

  • 在团队晨会前,完成健康早餐、随便写1000字、晨练打卡这三件小成果

两周过去了,实际做到情况如何呢?

  • 和女儿一同入睡:?,15天仅有3天完全做到

  • 健康早餐:?,难以辟出烹饪时间,尝试采用牛奶+坚果麦片代替,但这对我而言不健康

  • 随便写1000字:?除了最初数天,总是没能辟出时间,不得不占用其它时段完成

  • 晨练打卡:√,每个工作日都有做到,休息日放在了上午在预期内

这令我震惊。虽然长期记录24H时间开销,让我早已经明白自我感觉与实际情况之间总是存在巨大偏差。但这次自我感觉和实际情况的偏差怎么还是这么大呢。自我感觉是,我这两周从晚到早的变化真大,生活惯性调整接近完成!实际完成不佳,新惯性摇摇欲坠。

想想也释然,启动期有能量和精力福利。

刚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时,我们的能量最足。比如,刚开始调整从晚到早的节奏的,某天早上不到6点就自然醒,感觉自己睡够了,就起床去电脑前写东西,但很快眼睛发涩并打哈欠。我人怎么还困呢?一查睡眠数据,昨晚总睡眠时长不到6小时,深睡刚好1小时。

刚养成一个习惯时,会用很多精力来确保新行为的完成。好处是建立了良性循环,有能量继续推进,坏处是会产生一种幻觉,自以为新习惯已经养成,但如果这时撤走注意力,大概率收获惯性的回弹。

形成新的生活惯性,不会轻松。毕竟从晚到早,这在调整的是每天的一半时间,它涉及到自我与家庭、生活与成长的多方协调。我不可以被自我感觉良好所麻痹。我要给这件事预设更长久的注意力,真正地做到。

那现在该怎么办呢?分析可知,现状的关键在于早上时间不足以安排烹饪、随手写。那我需要起得更早,而这一定会反逼我必须做到和女儿一起入睡。

新的杠杆便是:和女儿一起入睡并在6点准时起床。

最初我想过要不要设定6点起床钟,毕竟如果做到和女儿一起入睡,那从22点多到6点,睡眠时长足够了。但当时我否决的这个想法,我想,6点钟也太早了,只要我睡够了就会自然醒嘛。想要留有余地,万一不能及时入睡可以睡得更充足。而且那时我刚启动不喝咖啡不足21天,我担心万一睡不够,会突然容易渴望咖啡来提神。

现在我一鼓作气做到了不喝咖啡达30天。我还试着午休、冥想。已经不必再担心万一睡不够该怎么办。这种一鼓作气的精神,我也能复刻到从晚到早的节律调整上。落实到行动上吧!

早起,有几处细节。一是,起床后先做早饭,通常是上锅蒸煮,然后再洗漱。等洗漱完,差不多可以开吃了。二是,所需食材器具,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。三是,吃完后到底是随便写1000字还是阅读更适合我,这需要实际感受下。

早睡,也有几处细节。一是,上面提到的,要准备好次日早餐的食材器具。二是,把那些我晚睡时需要关注的事情,提前都处理好。比如检查儿子的作业,早点让女儿放松和安静下来,避免她上床了还兴奋,以及集中处理一波社交消息等。

那么,较为理想的时间轴是:

  • 开始时间 行为

  • 18:40 吃晚饭

  • 19:10 陪公婆聊天;带女儿楼下玩

  • 20:00 自由时间1H

  • 21:00 检查儿子作业,辅导

  • 21:20 检查群消息并回应、互动

  • 21:30 洗漱,收拾房间,准备次日早餐

  • 21:50 和女儿一起上床入睡,手机客厅充电

  • 06:00 起床,先做早饭(蒸煮)再洗漱

  • 06:40 电脑开机,吃早饭,健身营互动

  • 07:00 随便写1000字(1个番茄钟)

  • 07:30 喊女儿起床,送女儿坐校车

  • 08:00 户外慢跑,搭配音频课程

  • 09:15 回到书桌前,舒缓下来

期望 3 周后的复盘,能取得一些不错的进展。


评论
热度(1)

© 天姿 | Powered by LOFTER